精神活動防記憶衰退
美國愛因斯坦醫(yī)學院的弗吉斯博士開展了一項75歲以上老年人失憶狀況的研究。結果提示,軀體活動能改善健康狀況,而精神活動則能顯著降低記憶力衰退的風險。跳舞、演奏樂器、讀書、玩紙牌、填字游戲、學外語,都能增加神經突觸的數目,增強神經細胞間的信號傳導,鞏固記憶。老年人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,多參加這類活動,防止記憶力減退。 (摘自《解放日報》)
?
“高抬貴腿”利健康
只聽說過高抬貴手,這“高抬貴腿”卻也是有效的健身之道。據報載,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年過古稀,但看上去比她的實際年齡年輕的多,其奧妙所在,就是她掌握了“高抬貴腿”的健身之道,每天抽出幾分鐘,愉快地把雙腿高高架起,喝上一杯茶,借以松弛全身。近年來,國外醫(yī)學專家也指出,只要每天高抬下肢2~3次,每次5~10分鐘,就會使全身,尤其是腿部、心臟、頭部大受益處。專家們研究指出,當一個人的雙腿翹起,高于心臟之后,腳和腿部的血液產生回流,減輕大腦耗氧量,大小腿得到放松,同時有利于心肺的保健。(摘自《健康時報》)
?
防病莫忘長壽穴
每個人都有兩個長壽穴,一個是“涌泉穴”,另一個是“足三里穴”。若常刺激這兩個穴位,不但有利于身體健康,還有延年益壽之效。
涌泉穴是腎經的一個重要穴位,經常按摩此穴,有填精益髓,補腎益陽,強筋壯骨之功效。涌泉穴位于足底,在足掌的前1/3處,屈趾時凹陷處便是。具體刺激方法是:每晚睡前凈足后,盤腿而坐,用雙手按摩或屈指點壓雙側涌泉穴,力量以達到酸脹感覺為度,每次50~100下。若能經常堅持,自然會增強腎臟功能。
足三里穴位于雙腿膝蓋外側膝眼下10厘米處(取坐位,膝關節(jié)呈90度,用自已的手掌心置于膝蓋上,中指指端旁開一橫指處即是該穴。編者注),是胃經的要穴。常用艾灸法刺激足三里穴,不但能補脾健胃、促進消化,還能增強人體免疫功能,扶正祛邪。如果能堅持用艾柱灸療此穴,每天1次,每次20分鐘,在距該穴3~5厘米處熏灸,有令人精神煥發(fā)、青春常駐之效。若家中無艾,以指關節(jié)按壓足三里,亦可達到同等效果。(摘自中國長壽網)
?
性格不良 早衰早亡
性格和情緒密切相關,所以通常性情并稱。性格開朗的人,情緒喜悅,笑口常開;性格孤僻的人,情緒憂郁,常帶愁容;性格急躁的人,情緒多變,容易發(fā)怒;性格溫和的人,情緒穩(wěn)定,恬靜悠閑;性格敏感多疑的人,經常憂思焦慮;性格自卑膽怯的人,容易驚懼不安;多愁善感的性格,尤其容易產生憂思、悲傷的情緒……
不同的性格與情緒,不僅對疾病的發(fā)生、變化和轉歸有重要影響,而且與人的衰老和壽命也密切相關。
現(xiàn)實生活中,性格不良、心胸狹窄、缺乏氣量的人,不僅對個人恩怨耿耿于懷,即使是雞毛蒜皮的生活小事也斤斤計較。于是經常處于不滿、怨恨、嫉妒等不良情緒狀態(tài),因而危害身體健康,甚至過早夭亡。美國哈佛大學的學者花了40年的時間,對204名成年人進行了追蹤調查。結果發(fā)現(xiàn):在21~46歲期間,精神舒暢的59人中,只有兩人在53歲時身患重病,其中一人死亡。而在同一時期,精神生活不舒暢的48人,竟全部在55歲以前死去。
古往今來的事實證明,性格不良,早衰早亡,正如長壽學家胡蘭夫德所說:“在對人的一切不利影響中,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好的情緒和惡劣的心境了?!?/FONT>
?。ㄕ浴督】等松?快樂百年》主編/馬有度)
?
踢毽兒可防亞健康
踢毽兒時,可以增加心臟排血量,改善肺活量和血液循環(huán),從生理基礎上避免發(fā)生亞健康的可能因素。
踢毽兒還有調節(jié)神經、緩解精神壓力的作用。踢毽兒時要求心到、眼到、腳到,需要精力高度集中。當毽兒久不落地時,當一個人以漂亮的動作將毽兒傳與他人時,情緒會越加高昂。情感的交流寓于毽兒的起落跳動之中,這是避免和克服亞健康的精神因素。
精神飽滿、反應靈活、動作準確是身心健康的標志,一個經常踢毽兒的人就具備這些特點。要準確、敏捷、完美地完成動作,就要求中樞神經支配下的整個神經系統(tǒng)功能的健全,還有免疫、內分泌系統(tǒng)的完好,而身心健康正是亞健康的反面。
?。ㄕ浴犊萍嘉恼獔蟆罚?/FONT>
?
巧食五味 科學養(yǎng)生
人們的口味千差萬別,酸、甜、苦、辣、咸,各不相同。中醫(yī)養(yǎng)生認為,為了健康,各種味道的食物都應該均衡進食。
甜:中醫(yī)認為,甜入脾。食甜可補養(yǎng)氣血,補充熱量,解除疲勞,調胃解毒。但糖尿病、肥胖病、心血管等患者宜少食。
酸:中醫(yī)講“酸養(yǎng)肝”。酸味食物有增強消化功能和保護肝臟的作用,常吃不僅可以助消化,殺滅胃腸道內的病菌,還有防感冒、降血壓、軟化血管之功效。以酸味為主的西紅柿、山楂、橙子,均富含維生素C,可防癌、抗衰老,防治動脈硬化。
苦:古有“良藥苦口利于病”之說。中醫(yī)認為“苦味入心”。苦味具有除濕和利尿的作用。如苦瓜,常吃能治療水腫病。
辣:中醫(yī)認為,辣入肺。有發(fā)汗、理氣之功效。人們常吃的蔥、蒜、姜、辣椒、胡椒,均是以辣為主的食物,這些食物中所含的“辣素”既能保護血管、又可調理氣血、疏通經絡。經常食用,可預防風寒感冒。但患有痔瘡便秘、神經衰弱者不宜食用。
咸:為五味之冠,百吃不厭。中醫(yī)認為“咸入腎”,有調節(jié)人體細胞和血液滲透、保持正常代謝的功效。嘔吐、腹瀉、大汗之后宜喝適量淡鹽水,以保持正常代謝。
?。ㄕ浴督】禃r報》)
?
枸杞子養(yǎng)生但別亂吃
中醫(yī)很早就有“枸杞養(yǎng)生”的說法,認為常吃枸杞子能“堅筋骨、耐寒暑”。所以,它常常被當作滋補調養(yǎng)和抗衰老的良藥?,F(xiàn)在,很多關于枸杞子毒性的動物實驗證明,枸杞子是非常安全的食物,里面不含任何毒素,可以長期食用。
枸杞子雖然具有很好的滋補和治療作用,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服用的。由于它溫熱身體的效果相當強,正在感冒發(fā)燒、身體有炎癥、腹瀉的人最好別吃。
最適合吃枸杞子的是體質虛弱、抵抗力差的人。而且,一定要長期堅持,每天吃一點,才能見效。
任何滋補品都不要過量食用,枸杞子也不例外。一般來說,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枸杞子比較合適;如果想起到治療的效果,每天最好吃30克左右。
摘自《廣州日報》
?
“春捂”捂哪里
“春捂秋凍,不生雜病”是一句家喻戶曉的民諺。那么,“捂”該捂哪里呢?
古人在長期的生活與勞動實踐中認識到,寒多自下而生,因此我國古代養(yǎng)生家提出了春令衣著宜“下厚上薄”的主張,《老志恒言》明確指出:“春凍未泮,下體寧過于暖,上體無妨略減”,既養(yǎng)陽又收陰,與自然氣候變化協(xié)調一致,可謂“天人相應”。這也與現(xiàn)代醫(yī)學所認為的人體下部血液循環(huán)較上部為差,易受寒冷侵襲的觀點相吻合。
摘自《南方日報》
?
喝茶不當會導致貧血
有研究表明,飲茶時間不當也是導致缺鐵性貧血的原因之一。
食物中的鐵是以三價膠狀氫氧化鐵形式進入消化道的,經胃液的作用以后,高價鐵只有迅速轉變?yōu)榈蛢r鐵以后才能被機體吸收。而茶葉中含有大量鞣酸,易與低價鐵結合,形成一種不溶解性鞣酸,從而阻礙人體對鐵的吸收,使貧血病情加重。
?
編輯:陳櫟汀